「馬祖日報」電子報社論     2017-06-12
社論/歷史交會的一石、一書、一儒 萬曆45年馬祖那些事
 東莒大埔石刻400年慶祝活動日前熱鬧登場,除了有南台灣交響樂團、三信家商舞蹈班演出的「古蹟之夜」外,活動並邀請王花俤理事長解說大埔石刻的歷史緣由,現場並安排來賓共同書寫大埔石刻碑文,讓人感受到思古之悠。這場慶祝活動讓我們好奇,400年前的歷史大時代,馬祖發生了那些事呢?我們可以從一石「大埔石刻」、一書「東西洋考」、一儒「陳第」這3件事切入擷取馬祖歷史的片段。

 400年前的萬曆45年,大埔石刻記載沈有容不傷兵卒,生擒倭寇69人,一掃之前明朝料羅、大金之敗恥辱,此事件不僅是對倭作戰的亮點戰果,也讓馬祖產生許多東沙之島的歷史紀錄,豐富了馬祖歷史篇章。萬曆45年,這一年除了大埔石刻所記載之沈有容擒倭,馬祖也發生多起與倭寇海盜有關的事件,包括小埕水寨把總李應龍出海追賊,反被海盜所擄,後於竿塘山上被放生。東湧偵倭事件中被擄之董伯起,也是在萬曆45年由明石道友將其送回福建。在諸多文獻中可以發現,400年前的馬祖列島,在抗擊倭寇的作戰戰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萬曆45年也發生一件影響馬祖的事,就是張燮所著之「東西洋考」在當年成書,「東西洋考」是明代對外關係以及亞洲諸國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該書對於東引有多筆紀錄,如「至夏五月,有倭舟為風濤擊碎,流泊東湧」、「惟道友二船先到東湧,遇小漁船,挽代樵汲,並作眼目」、「迤南為台山、為礵山、為東湧、為烏丘、為彭湖、為彭山,皆我閩門庭之內,豈容汝涉一跡」等。

 近年南中國海爭端日益提高,「東西洋考」常被引用於南海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論述,而在東海釣魚島之爭議,「東西洋考」同時也被雙方學者所據以論辯,令我們意外的是,其中有關「東湧」之記載曾被日本學者引用。部分日本學者認為在東湧偵倭事件中,明石道友在出航前已收到長崎官員「國王嚴禁,不許輙犯天朝一草一粒」之命令,登岸僅是進行淡水等補給,而「湘西紀行」乙書中更記載明石道友說,「我係長砂磯國王差往雞籠復仇耳,共船14隻,遇風飄散,獨我2船停泊東湧,候風順,眾船至,即共發,不入大明境界也」,倭寇認為停留東引,並非入大明境界,有日本學者認為當時日人的認知是東引非屬明朝。而在大明王朝方面,日本學者的觀點是明朝雖認為「東湧」是大明境界,但「東湧」6島形成福建海防線,不包括釣魚台。

 也就是說,部分日本學者根據「東西洋考」、「湘西紀行」、「明實錄」、「盟鷗堂集」等著作,認為當時東湧島可能為中日雙方主權範圍認知不一致的島嶼,而東引島以東之釣魚台則應為中日雙方都一致認同的不屬明朝之無主地,當代日本學者甚至以東引島為界,劃繪公海無主地海圖。400年前「東西洋考」等書有關東引島之記載,400年後讓東引成為國際爭議中出現的地理名詞,這也算是歷史偶然造成的另類提高馬祖國際知名度。

 另外,「東西洋考」也是目前提出媽祖生日日期最早的文獻,該書指出「妃生於宋元佑8年,一云太平興國4年,3月23日始生」,並記載「雍熙4年2月19日升化,一云景德3年10月初10日」,東西洋考成書400年後本縣大力推動「媽祖在馬祖」觀光,也與400年前之此書有所淵源。

 最後,明代著名之古音韻學家、旅行家、軍事家陳第,辭世於萬曆45年,陳第是我們福建省連江人同鄉,隨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抗倭,曾任游擊將軍,鎮守古北口,陳第並著有「毛詩古音考」、「世善堂藏書目」、「五嶽遊草」等書,其中以收錄於「閩海贈言」之「東番記」乙文最為著名,是最早有關台灣原住民社會的第一手紀錄文獻。陳第之墓位於大陸連江縣浦口鎮官嶺村,大陸官方除了闢建陳第紀念公園,立有陳第石雕像,並在1991年,也就是陳第誕辰450週年時,邀集兩岸學者約150人召開陳第學術研討會。

 維基百科等資料指出陳第晚年隱居馬祖,有坊間導遊考試的參考書寫陳第是馬祖人,而淡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戴月芳博士之著作「明清時期荷蘭人在台」也說陳第是馬祖人。陳第是否真的居住過馬祖?還是錯誤的以訛傳訛?目前陳第與馬祖的關聯仍是個謎,馬祖尚未有發現有陳第的足跡,這個迷仍等待400年後的我們去解開。

 萬曆45年,發生大埔石刻留史、東西洋考成書、閩人陳第辭世等事件,這些事件在400年後留給馬祖許多驕傲、爭議、謎團,400年前的萬曆45年那些事,影響現在居住在馬祖的這些人,反過來看,我們也要留心警惕,我們當代馬祖這些人,也將會影響百年後的馬祖那些事。
http://www.matsu-news.gov.tw/news_info.php?UID=185158
.
東引島燈塔